目前分類:白話佛法(第一冊)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白話佛法1-23》、再談善事和功德的區別

今天給大家談談“功德”。我們天天講功德,那麼功德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善事和功德是兩個概念?為什麼功德能把你的業障消除,而你做的善事卻不能把你的業障消除。為什麼做同樣一件事情有的是功德,而有的是善事呢?

見證到佛性即功德。用白話講,就是你做一件善事,是從內心發出的,而且是用本性具有的佛菩薩的佛性來做這件事情,就是功德。你能證悟到做這件事情的佛性,也就是說你在做善事的時候,你覺得我做這件善事,我能證悟出來,我能感受到,這是菩薩做的事情,那就是佛性,你見證到了佛性,你也做了這件事情你得到了回報,你是不是見證了佛性?你在人間做一小時的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功德,你在人間做半個小時的佛菩薩救度人,你所做出的事情全部是功德。比如你今天給大家說法時,你當時感覺自己像菩薩一樣在救度人,你從內心覺得他很可憐,我真的要救他,你與他講的所有的話,做的事全部都有功德。然而如果因為他是你的親屬或朋友或你帶有私心和利益,儘管你講得很努力,但全部都是善事,了無功德。

從本性來看,見證了你的佛性加上你的應用,也就是說你在人間做任何事情時,做佛菩薩的事情時都是功德。要記住:人轉世投人了,如果這個人具有佛菩薩的佛性,而且證悟了佛菩薩的佛性,然後又實踐了佛菩薩的佛性,就是功。

什麼是德?德就是平等,一個人有了平等心,他才能散發出大慈大悲的光。如果沒有平等的心,你怎麼能散發大慈大悲的光?觀世音菩薩如果沒有一種平等的心,怎麼會下來救度娑婆世界的芸芸眾生?觀世音菩薩就是因為有這個慈悲心,有這個德,而且是平等的德,才下來救度眾生。所以功德的“德”字很重要。這個平等,師父過去給你們講過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在你轉世之後,是平等的,並不是代表你前世做了多少功,多少德。這個平等是大家共同享有一個平等學佛的機會,大家共同享有都具有佛性的特定條件,從這個條件上我們開始平等地修,你投到這個人間了就有機會平等的修,轉世投人之後一切平等了,即眾生皆具有佛性。菩薩講的這個平等是建立在人人皆具有佛性這個平等上,並不是這個佛性在前世做了多少好事或壞事,今世投胎投得怎麼樣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不要以為今世出生的人全是平等的,你前世修多少,今世得多少回報。從這點出發哪有因為都是一樣的,就一定都是平等的?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見到本性叫功,平等了,有平等心你的德性就出來了。內心謙遜是功,就是一個人的內心要謙虛,要卑下,也就是說你從內心發出的東西一定要謙虛,謙虛就是功德。外形於禮,就是對外講究的是禮貌,講究的是禮儀,給人家看到非常有禮貌、有禮儀,那就是你的德性,實際上這就是菩薩在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內心要謙虛而對外要懂禮貌,你們修行之人的言行一定要注意,不要給人家看不起。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22》、人生無相即為相應開悟

現給大家講“無相”。無相,在佛經裡包含世間的十種相。

1、色相,即人間法相。並不是男女之色。色即是人間一切事物。

2、聲相,即聽到各種聲音。聲是有形有相的。比如打電話時,聽到聲音就知道對方是男還是女。

3、香相,鼻子能聞到,就會形成一種相。如:聞到花香腦子裡就會立刻有花的形相出來。

4、味相,嘴巴吃到東西,舌頭嘗到味道,就會有形相出來。如:把眼睛閉上給你吃巧克力,你一吃到就立刻會有巧克力的相出來。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21》、修行人應明覺恆住

今天給大家講“修行人”。我們每個人都有修行,那麼修行人這幾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你們徒弟稱不稱職?如果是一個修行人,必須要有一個境界,首先要對人世間任何苦的事情,在人間發生痛苦事情的時候,都要有承受能力,境界要慢慢提升;而且修行的人,修到一定時期,要不覺得痛苦,因為當你覺得痛苦時,你還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境界要提升到一定的層次,才能被稱為修行人。作為修行人,首先要做到不生煩惱,你今天在修行,而煩惱四起,你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修行的人,就算煩惱已經生起了,自己要在心中立刻制止,這才能稱得上是修行人。修行人,就算生起煩惱了,為什麼說就算生起煩惱了,因為人都有七情六慾,有煩惱障出來時,你要立刻制止。告訴大家我們在修行中會有一個魔出來,這個魔在佛法裡稱為煩惱魔,煩惱越多你的魔障越深。必須把這個魔障驅除。如何消除煩惱魔?首先要想到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和別人不一樣,不能痛苦,就算痛苦來了也要制止,而且要慢慢不覺得痛苦。煩惱魔來時,最好的方法是要順境,順著境界走。逆境來時也要保持平靜不起波浪,不管什麼災難來了,先平靜下來,

心中不起波浪,其實這就是佛法裡講的禪定,禪定是修學佛法裡比較高的境界。如果沒有定力,人間的一切能起煩惱。希望你們能修學一點佛法裡的禪定。禪定能讓混亂的思緒平靜下來,任何人間事不能深究,我們要學禪的精神,禪的精神就是境界,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是順著境走,用一顆平靜的心,心中不起波濤。猶如小河裡的水滾滾而來,一流到大海裡,什麼波浪都沒有了。有禪定的人,心猶如大海一樣寬廣能容納洶湧的波濤,而不起浪花。禪定必須自己先穩住,才能定。

心氣任運。一個人的心所產生的氣場就任由它去運作,任由它去運動,不要阻止自己的氣場。比如:當一個人很不開心在生氣時,如果你阻止他不要發脾氣,不要難過等等,接下來他就會生病,讓他去講,讓他去發洩,發完了就沒事了。如果阻止他這個氣場向外發洩,接下來就有麻煩了,最容易生癌症,或各種肝病。心中的氣場隨運走,走到哪裡就應該修到哪裡,稱為正;並不是惡運來時,就不修了,或好運來時就不修了,這都是不對的,應該是不論好運還是惡運都要好好修。

明覺恆住。明白了,覺悟了之後,首先能減少執著,因為執著的人是不明白道理的,明白道理的人絶對不會執著。明覺恆住,就是永恆的明白,永恆的覺悟,然後才能常住,才能留住,如果不明白,沒有開悟的人,是不能永恆覺悟的,是留不住的。用人間的話講“看透了”,看透了,不自私了,看淡名利了,你就明白了,就覺悟了,這個永恆在心裡才能站住腳,這叫恆住。你們要記住:“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大千世界的一切事物無論好壞都是自然來去的,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如果你能經常這樣想,你心中就不會起波濤,會明白身上所發生、所接觸的事情都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會明白現在受苦是因為前世沒有修,所以今世受報是很自然的,你說還會再執著嗎?心中不執著,你聰明的智慧就永恆住世人間了。要離開渴望求取,渴望是非常饑渴希望得到,想想看人能得到什麼?如果得不到渴望的東西,換來的就是痛苦和煩惱。求取,明明不是你的,想獲取,但求時是非常痛苦的。希望在人間修行的人,把渴望求取全部忘掉。渴望來的就是痛苦,求取來的不是你的,自然來的才是你的。

任何念頭的升起,均能一剎那驅除,不要殘留在心中,因為殘留在心中之後就會給你帶來劫難。任何事物,任何念頭的升起,佛法裡講可以在瞬間驅除,可是你們是任由念頭在大腦中翱翔,當一個私心,當一個貪念,當一個很不好的念頭在腦子裡升起時隨它去,那就麻煩了。比如,當聽到一個好朋友賭博贏了錢,腦子裡就會一下子想到自己,實際上我也有這運氣的,當這念頭一出來,你馬上要把它驅除,我不能這樣想,更不能去做,是不可以的,我絶對不能做,要一下子把這個念頭消除。又比如:用水筆在黑板上寫字,就算是黑色的墨水,當你剛剛寫上去時用手很容易擦去,但是幾秒鐘之後,就不容易擦去了。當有不好的念頭升起時,就會在你的八識田中種下不好的因,菩薩教我們一個驅除的方法,當你有不好的念頭時,當你有不好的想法時,當你憤怒時,你要趁它剛剛出來的一瞬間馬上驅除,如果能在瞬間驅除,你就是一個智者。當一個不好的念頭升起時,就會在心中生一個惡果,不要殘留在心中,所以菩薩教我們要快斷除,如果殘留在心中就會給你造成孽影。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20》、和徒弟談“見思惑”

經常獻花的人會長得漂亮,經常供奉水果的人會懂因果開智慧,經常獻油的人眼睛會亮。知道為什麼要獻花?因為花代表因,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當你看到花開的時候,就是讓你知道應該種什麼因,不能做壞事。種下好的因才會看到好的果(花)。供養給菩薩的花並不是給菩薩的其實是給自己的。當你供水果時,就是提醒你要種善因,種善因才能結善果。

今天給大家講解“見思惑”。“見思惑”就是見解和思想上的迷惑。見思惑中的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錯誤,如: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等五不正見﹔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錯誤,如貪瞋痴慢疑等五煩惱。

我見就是把自己放在前面,我認為怎樣,我以為怎樣,什麼事都把我字放在前面,這也是我在解答聽眾問題時碰到最多的事,一開口一連串的我,我怎樣怎樣,我如何如何……我認為的事情,我見到的事情等等就是我見。要明白人世間這個“我”是假我,不是真我。如果執著於自身的我就會很可憐,就會墮入這個“我”字,永遠不會超脫。所有痛苦的人都是因為有個我。大家知道為什麼動物不容易投生,就是因為執著於本身這個我(執著於我相)。

所以大家要把這個我放開,沒有我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化在社會當中,你才不會生氣。因為我生氣,我難過,我不開心,我恨等等都是這個“我”在作怪。如果能把這個“我”字放棄就不會生氣難過。如果一個人天天高高興興地活在世界上,就是活在天上,活在天堂。如果一個人天天生氣很難過,就是活在地獄。難過就會傷身體,縮短壽命,如果氣量小容不下事情可能會被氣死。我要求你們每個徒弟要相互包容,相互愛護。我告訴你們,不管別人講出什麼話人家都是對的,人家沒有錯,錯的是你自己,因為你有個我。

邊見,就是對周圍的人或見到的事生疑惑。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9》、佛法與養生

給大家談談佛法養生之道。你們要經常觀想,就是用自己心裡的眼睛來看自己的身體,對身體非常有益。

觀想頭,經常觀想自己的頭腦非常清醒。人的頭腦一定要清,常言道,頭腦要清醒。觀想心,經常觀想自己的心是紅色的。心是被血包圍著的,血是紅色的。

觀想肺,觀想自己的肺很白淨,當你觀想自己的肺時,自己感覺很白,這個肺會越來越好。抽煙、肺積水、有炎症等時肺是黑色的。

觀想腎臟,觀想自己的腎臟是溫的。腎臟一定要保持溫,不要讓它過熱。過熱或過涼泌尿系統就會出問題。

觀想精,精要元固(指男性)。女性講的是精神,男性講的是精。精元固,這個固不是真正堅固的固,是要用你的元神守住你的精。元神很重要,許多男人的眼睛沒有光亮,無神,其實是精已經不好了,精不好就影響神氣,即精不固,神不爽。男人如果不動壞腦筋,他的精力就會很旺盛,這個人就有精神。眼睛沒有神的人,實際上他的精就不固了。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8》、與眾徒弟談神通

今天教你們怎樣改掉發脾氣的壞習慣。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念經。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它養成習慣,只要一想發脾氣,馬上習慣性地想幾句話,如,我不能發脾氣,發脾氣對心臟不好,發脾氣人家會笑我,發脾氣會火燒功德林等等,常常這樣想,就養成習慣,等到一想發脾氣時,就會自然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來阻礙你發脾氣。這道天然屏障在你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只不過你們沒有把它豎起來。比如:一個男人整天在家裡發脾氣,而太太在心裡早就豎起了天然屏障。這個男人發再大的脾氣,她都會不理不睬,她心裡會想,好可憐的男人啊,神經又開始不正常了。這句話就是她的天然屏障。這就叫無表色,即沒有表達意思。沒有任何表情,沒有任何色,實際上這個色就是空,沒有感覺到這個物質的存在。要學會找幾個能讓你解脫,對你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存放在心裡,當自己想發脾氣時,想一想存放在心裡的話,它就會阻礙你的言行。

許多人都想學神通。現在就給你們講講什麼是神通。其實念佛的人都有神通。“念佛有神通,祖師大德不講而已”。人有“五眼六通”。今天給你們講“六通”。

1、天眼通。能看到遙遠的將來,能看到未來。有的天眼通能看到過去,但是,一般的天眼通只能看到未來而不能看到過去。生天眼神通的人,須有兩種德才能獲得。一,報德,報德是生來就有的。報德是你前世的東西已經儲存在你腦海裡,已經在你的德行中有了。二,修德,修德是後天修為所得。

2、天耳通,能聽到很遙遠的聲音,可以聽到未來的聲音。天耳通一般不是正常人的耳朵,它是靠靈感來觸發他的耳朵來聽。這個靈感就是他的魂魄,是他前世所修的東西。耳通是靠靈魂,靠在人間修煉所得。天耳通能聽到未來的聲音,能知道半月到一個月之後即將發生的事情,也可以聽到發生在半月到一個月前的事情。

3、他心通,能知道人家在想什麼,其實是一種感應。能理解他,想他正在做的事情,想他將要做的事情,這就是他心通。他心通有兩種,一種是現實的他心通,就是你能感受到,如鼻子能聞到,眼睛能看到,耳朵能聽到等。另一種是未來的他心通,就是能知道未來以後的事情。如有人往面前一站,根本不用說什麼,你就能知道人家在想什麼,心有靈犀一點通。人都有他心通,比如:當孩子一出生,你就會知道這孩子以後的性格。如果孩子脾氣倔強,以後的感情運會如何﹔如果孩子長得很難看,以後的婚姻將如何等等,這就是他心通。主要是你們沒有去留意,沒有想到以後你會怎樣而已。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7》、幻化空身與虛妄意識

法身、報身、化身。本自具有,清淨無瑕之身為法身。我們身體的肉身是這個受報的身。化身,我們現在這個身,不是原來肉體靈性的身,只不過是元靈的一個化身,化為肉體來接受這個靈性,即稱為化身。法身、報身、化身,其實原是一身。如果沒有法身你怎麼來受報?如果沒有這個肉身怎麼來接受這個報應呢?靈界的受報是懲罰你的靈魂,而人的受報是懲罰你的法身。我們這個身為什麼說是化身?因為前世不是你,化成了今天的你。比如:前世你是李某某,而今世化成了王某某。

佛法講:“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說這個身體是空的,實際上是幻影,是五蘊假合的身體,等你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了。幻化空身,我們人間稱為法身。五蘊皆空,四大非有,故曰:幻化空身。有一方法你們就會感覺自己的身體是空的,用分析法,通過分析來解脫,你才能知道人的身體是空的。比如:工傷手沒有了,車禍失去了腿等等,這身體都是假的,說沒了就沒了,所以不要過於執著這個假合之身,假的東西留不住,為什麼不修真的東西呢?要知道心靈是真的,是可以修成正果並且可以帶走的。

如果學大乘法,對應萬法,當體明空,就無需分析。當認知世界上所有的萬法,所有看見的東西,明白它是空的,不需要去分析,去應付。

我們的本性,來自於佛,我們天然的法身為何有五蘊和三毒呢?為什麼我們的法身必須要五蘊皆空呢?猶如太陽的光芒照耀著人間,給人們帶來光明,為什麼還會有烏雲呢?因為自然身和五蘊、三毒本身有結合。我們生活在人道這個環境中就會有五蘊和三毒,三毒——貪瞋痴。你們的心是善良的,當恨人家的時候,是被烏雲遮住了。猶如當你喜歡一個東西的時候,因狂熱地追求而被迷住了。

意識、虛妄、分別。意識即腦子裡想的東西。虛妄,沒有邏輯性地去追求,追求虛的東西。比如:沒有錢,天天想中六合彩,這就叫虛妄。意識起了變化,走的就是一條不實之路,就會把你帶進虛妄的世界。意識虛妄就是錯解其意。如何知道自己是虛妄的?你要有這個境界才能知道自己的錯,今天你學了佛法,你知道不應該賭博,不應該買股票……不應該靠這些東西來掙錢、發財,應該靠實實在在地工作掙錢,靠自己的雙手去掙錢,而不應該投機取巧。這些在佛法裡、相學裡、易經裡等等都屬於偏財。偏財,不是正財,不是正財的東西只能是短暫的。如果沒有達到一定境界就會認為我賭博、買股票等有什麼錯?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6》、“善惡”與“因果”

人的天性本能有兩種,一種是食,即天生就會吃。一種是色,即男女之色。都是本性在人間後所造成的——食色性也。碰到食色之後如何定?因為只有定,才能穩住食色。“欲中離欲,火中生蓮”。在欲望當中離開欲,就像佛燈裏的火中生蓮一樣,很難做到,這就是許多人做不到修持五戒的原因。欲中離欲,在家修行要花好幾倍的功力才行。和尚在寺廟裏修行,比較清靜,不接觸外塵,不會遐想,而我們在家修行必須接觸外塵,接觸就會想,在家修行不容易呀,什麽都要克制。師父常常告誡你們,要想定下來,必須持戒。持戒要配上一貼藥,就是“慈忍”。一個人要想戒,戒掉自己身上的習氣,一定要慈忍,即慈悲的忍耐。比如:非常恨一個人,如果能在心裏想,其實這人也蠻可憐的,這慈悲心一生起,就不會恨了,這就是慈忍。

“意見”像顆釘子,越敲越深。我對你有意見說出來了,我無所謂,我不是存心的,可是別人就會種在心裡。不要對人有意見,人常說“有意見講出來就好”,那是騙人的。因為我們是人而不是神,這種“意見”一定會造成其他人“恨”的根基。

如果一個修行人把善惡分的太清楚,實際上這個人在犯一個大錯誤,即大瞋心。如果這個人說:我這個人嫉惡如仇。實際上這個人是有恨心。學佛的人不能把善與惡分辨的太清楚。因為人間的一切全都是假象,全是由因果所生。今世被人家欺負,是前世你欺負人家。如果你認為他這個人怎麼這麼壞呀,要去為人家出頭報冤,你這個恨心已經在心中種下了不好的果,會增加你的瞋心,應該明白這都是前世所造的因。前世所造的因,今世只有修心才能改變。把善惡分得太清楚,瞋心重,最容易上阿修羅道。阿修羅道男的瞋心重。女的痴念重,情痴。因為,前世男人對她好過,她就一直會迷戀。但如果真的投生到阿修羅道也是有福報的,阿修羅道也是靈體世界。佛教有許多護法神都是阿修羅道的,如果得罪了他也會發脾氣,但大護法神是有善心的,所以人間善惡也是因緣果報的持續。

人間沒有什麼對與錯,只有因與果。師父教你們克制的方法:謗我,要忍他﹔欺我,要讓他﹔辱我,要避他﹔輕我笑我,要由他﹔賤我,要敬他。

如果你今天想做善事,是從心裡發出的意願,好的想法,好的意願,那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資產。因為當你有好的意念,從心裡發出時,在你的八識田中就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它是一種資產,是一種無聲而又非常重要的力量。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5》、談“寵辱”和“牽掛”

人活在世界上都會有感覺和感官,因人體的結構是非常奇妙的,因此人活在世上都會有感覺和感觀,因人體的結構是非常奇妙的,它是完全靠精神來控制的,人的精神可以控制人體所有的機能,精神一集中他的機能就全部發揮作用,如果精神鬆散,人體機能全部失去作用。

你們今天拜觀世音菩薩靠的是什麼力量?靠的是精神的力量,有精神力量才能轉為信心,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成功,沒有信心,就永遠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所以一個人的信心對修心非常重要,因為有了這種信心你才能勇往直前。當你沒有信心時,你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比如:當一個家庭面臨崩潰時,如果這對夫妻不想解體,就要靠信心和精神來寄托支撐,認為婚姻一定會轉好的,婚姻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這種信心能否維持是要靠感觀,感觀就是看他的過去,靠他的將來,最主要的是看他這個人是不是在修心。若這個人今天在修心就一定會有信心和希望,若不修心,就沒有希望,感覺和感觀也是虛空無實的。

今天給大家講“寵”與“辱”。寵與辱實際上都是驚恐的現象。比如:有人整天被寵愛,也會很驚恐,因他不知道哪天會被不寵愛拋棄了。又如:一個普通工人,老闆忽然過來對他說:“我明天提升你做經理。”他會一下子吃驚了,會很開心。實際上這是一種驚恐。受寵與羞辱都是一種驚恐,這種驚恐是給自身最大的憂患。常言道:“忍辱不驚”,“寵辱不驚”。今天被老闆提升了,我不驚。明天被老闆罵了,降職下台,我也不驚。這樣的人心態好,不要今天上台,開心。明天下台,傷心。所以不要在心中留下憂患。當你受到寵愛和受到羞辱時,通常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反差。辱,在這裡作一解釋,“辱”並不是指羞辱,而是你想做一件事,沒有做成,實際上沒做成就是一種羞辱。受寵一般是指比較低下的人或比較沒有實質性的事情,忽然之間一下子提升,就會誤以為是受寵,就會驚喜,而這種驚喜都是暫時性的。大家看過電影《百萬英磅》,一張百萬英磅讓一個窮人拿到,最後這一百萬英磅的支票還是被人家拿回去了。一個人碰到一件好事情時會吃驚,誤以為世界上的東西真的給自身帶來了驚喜,驚喜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失去,當你失去之後,又是驚恐萬分。譬如:皇上說:今天提升你做宰相,因為某某宰相不好,不盡職。當你做了宰相之後,如果你沒有能力做宰相,接下來你就會天天驚恐,不知道哪一天會下台?可能會比下台的前宰相還要慘,說不定還會有被殺頭的危機。不要以為暫時得到的是好事情,這叫愚昧驚恐。

寵來了,就高興。寵走了,就失落。辱來了,就傷心。辱走了,如釋重負。一顆心在這世上永遠飄來飄去不得安寧。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寧靜的生活,而這顆心卻每天漂浮不定,如何能寧靜?比如:一個人沒有病時,為工作上的事情整天煩來煩去,一會兒老闆或同事對我不好了,一會兒工作上不順利出問題了。如果生了重病工作沒了,工作上不煩了,而身體上又開始煩來煩去,說說看,這個心哪一天才能安寧。沒有寧靜,喜怒無常,悲歡不定,人活在世上永遠就像生病一樣,看看你的肉身,雖然現在沒有病,而你的靈魂已經生病了。為什麼?因為天天怕呀,被人說好話怕,被人說壞話也怕,現在的人都很敏感,聽一句好話,第一個想到的是會不會是在諷刺我?這不是心理有病嗎?所以現今世界提倡人要身心健康,僅身體健康還不夠還要心靈健康。對受寵和受辱都要平平淡淡地看待,今天工作沒了沒關係,總能找到,今天忽然查出身體有病了也沒關係,總會治好的。一個沒有牽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聽起來不太好理解,會感覺不對,沒有牽掛的人怎麼會是無私的人呢?換個概念來想一想,不牽掛就是沒有私心,沒有我自己啊。如果整天為自己牽掛,工作啦,前途啦,家人啦,等等,這是不是存有私心?要學會反過來理解,一個人牽掛這個,牽掛那個,就是私心很重。觀世音菩薩到人間來救度眾生,如果整天牽掛天上的菩薩或想我到人間吃這麼多苦該回去了,這樣怎麼能救度眾生呢?多少和尚法師發願,要救度眾生,願出家修行,以後再來救度更多的眾生——乘願再來。這也是無私奉獻。

一個沒有牽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因為他奉獻了,不牽掛自己,不牽掛家庭,不牽掛所有的事業、前途、錢財等,他這是在捨,因為能捨的人,才是無私的人,幫助人家要無私奉獻。如果你幫助人家是為了利用人家,為的是將來也能幫助到你或你的家人,你們說這種幫助是不是自私的。因為你有牽掛,牽掛自己、家人,希望我今天幫助你之後,將來你也能幫助我,這叫有償回報的幫助。現代人雷鋒幫助了那麼多人,他想過自己沒有?想過回報沒有?這叫無罣礙的幫助,無緣慈悲,無私的奉獻。

文章標籤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4》、談受戒與開悟

今天給你們講持戒,佛說:“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一個人能持戒,知道什麽事可以做,什麽事不可以做,守自己的戒律。守法,這個法在人間指的是法律,在陰間指的是陰律,在天上指的是天律。只有持戒守法,身心才能安定。身心是怎樣安定的呢?因為你持戒守法,知道持戒守法可以醫治煩惱、憂愁、恐懼。又如:你今天沒做壞事,你就不會有恐懼感,警察上門你都不會懼怕。如果你能持戒就不會有煩惱、憂慮、恐懼。比如:一個很胖的人,醫生告訴說:“如果再胖下去就會得心臟病。”如果你聽醫生的話,守戒不多吃膽固醇過高的食物,不多吃油膩的食物,你就沒有憂慮了。沒有憂慮,你的身心就能得安定。

你們知道修心修的是什麽?修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守戒,不該做的事,不能做。不該說的話,不能說。不該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習氣戒掉。如果一個人不能守戒律,這個人就不會真心地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運走。今天很多人守戒律,修心念經,他們的身體就很健康。佛菩薩說的五戒裏的“不偷盜”,如果你不守戒去偷盜了,你們說會不會被警察抓住?“不殺生”,如果你殺人,那你犯的是陽律,即陽間的法律。如果你殺動物,那你犯的是陰律,即陰間的陰律,雖然在陽界,法律上不能懲罰你,但在陰律上,還是要全部受懲罰的,所以五戒對人而言都應該遵守,並不僅針對和尚和尼姑。

關於這個世間,給你們講兩件事:第一,在這世界上發生的事就發生了,你們不要以為,為什麽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麽我會出這種事情?沒有為什麽。生癌症就生癌症了;死了就死了。多少人沒有思想準備,該發生事的一下子就發生了。第二,在這世界上錢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比如:你被人家騙了錢,付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有些人貪圖利益,想發大財,想在人間創造一些奇蹟,要記住,在人間沒有奇蹟出來。就是奇蹟,也是前世所造,平安就是福,能一輩子平平安安,這個人就是有福之人。師父以前給你們講過“戒定慧”,因戒得定,因為你戒了之後,身心就會越來越安定,不求任何東西,沒有欲望,心就淨了。因定得慧,因你能定下來,智慧就開了,碰到事情你就會冷靜,不會吵,不會鬧。

今天給你們講講小三竅,即稱腦子開竅。聽,讀,入。

聽佛法,聽經文,聽道理。要用耳去聽,要多聽。一個人如果能多聽佛法,多聽好話,多聽善良的話,多聽能讓人開悟的話,這個人就會慢慢入竅,即開竅了。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3》、心不隨境轉,靈不隨緣轉


你們要記住:在人間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圓滿成功,在緣而不在能。主要是緣分,而不是能不能做。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論你做多少努力,有多大的能力,也未必能成功。因爲人間的福報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你有這個因才能促成這個緣。如果有一個正因正緣合成那事情一定能成功。要記住:若想要讓事情圓滿成功,首先要仔細想一想你的因緣是否成熟,而不是你有沒有能量和能力來辦成或解決。

 

要記住:時時要念念無常。就是腦子裏要經常想世間沒有長久的東西,沒有長久的東西它就不是真的。世間本來就是無常無我,即沒有長久的,也沒有我,所以不要執著。災難臨頭要方寸不亂,要有信心,縱然是定業它也能轉。定業,就是算命能算出來的事情,即稱爲“命”。譬如:算命說你多少歲有一個關,這就是定業。定業是可以改的,但一定要有信心。如多做好事,許大願,多布施,狂念經就一定能改變。所以,縱然是定業它也能轉,但是要勤于念佛,不要求神問蔔。學佛的人少占蔔,要好好修,要相信菩薩能改變你的業力。另外給你們講,要真的不動心,一個人嘴巴裏講我不動心,看見錢我不動心,而心裏卻不這樣想,嘴巴裏講的和心裏想的是兩回事。你們說有幾人能做到不動心。如一個人走在馬路上有錢飄到你的腳下,你撿不撿呢?你動不動心呢?看見有利可圖的事情你能做到不動心嗎?動了心接下來就會受這個果報。你可以動這個心,但是果報來了你怎麽辦?如果碰見人間的任何事,你真的不動心,你就是個高尚的人,到了聖人階段了,你就入聖流了。八地菩薩才能做到無相無功用。因爲只有八地菩薩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動。所以,佛亦凡夫到聖流,往上流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今天本來很小氣的人,現在不小氣了。本來不懂得施舍的人現在懂得布施了。施舍就是克服自己的貪。因爲舍是最好的治療你貪的藥,能舍就不會貪了,有貪心的人是不舍得布施的。這就是說用什麽方法來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惡習。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2》談談“因空” “果空”


什麽是空?你們知道佛教對世界本質的一種看法就叫空。我們現在非但要學佛,還要超越時空。要把這個“空”字理解爲對世界本質的一種看法,也就是說這個“空”是絕對的。但是空有好幾種,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對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小乘佛法對空的理解是我空。什麽是“我空”?我是空的,世界上沒有永恒的精神,也就是說“我”是由精神控制住的,這個世界永遠沒有精神能控制我。這是小乘佛法對空的認識。還有小乘佛法講果空。什麽叫“果空”?也就是說這個人在因果關系上所有的結果,所有的事實全都是空的,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基本元素的聚合物。果空就是我的精神實際上是空的。控制我這個精神的物質永遠是空的,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譬如:水是由水分子組合的,它是一種聚合物。但是等到水蒸發之後,你們說這個水還有沒有?人的思維可以在一秒鍾、兩秒鍾有,但是可以在另外的一、兩秒鍾瞬間消失,什麽都沒有了。爲什麽小乘佛法這麽好的理論,在大乘佛法上還是不被承認?因爲它是建立在一個已經現有和存在的基礎上。因爲它講這個空是建立在有空的基礎上。在有空的基礎上講是空的,實際上還是有的,沒有空。

 

大乘佛法講因空。什麽是“因空”?連這個因果的因都是空的,何況果呢?即沒有這個因。譬如:今天有人說你們不好,聽都不要聽,沒有這個因你就不會生氣就不會難過,就不會造成這個果。小乘佛法是當你聽進去之後,心中就會有這個果,然後消除化解這個因。因空就是沒有因,就是根本沒有的,就不能成爲一個果在你心裏,這叫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講連構成事物的基本元素也是空的。正如禅宗所說的那樣“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乘佛法還講一個叫法空。什麽叫法空?眼睛所見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全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的。不要執著,不要恨,不要迷惑。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1》善事和功德的區別


大家都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來看這句話是正確的。善事善念指的是好的行爲好的想法,凡是善事善念都會被記錄在案,並且會在適當的時機得到善報。同樣惡念惡行也會記錄並給予懲罰,報應不爽。只是善事善念所帶來的善報不能抵消惡念惡行所惹來的惡報,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做了很多善事,但也做了一件很大的惡事,那麽他的善報一樣會得到,而惡報也同樣逃脫不了。這就是爲什麽有的人大家公認是個好人,但去世後卻在地獄裏受苦。

 

功德是佛法中非常強調的一個因素,什麽是功德?它有什麽用?其實功德就是善事善念,但是必須在菩薩面前許願發心過的善事善念才是功德。平時我們的善事善念,如果沒有在菩薩面前許過願發過心,無論是自發的還是受佛法的影響,它就停留在自我表現的一個層次上。舉個例子:一個人吃素,吃了好多年,但從沒在菩薩面前發心許願,那麽即使十年吃全素,也只能是個人愛好。所以要在菩薩面前發心行善,樂善好施,幫助別人,連行孝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都要發心。但在廟宇觀音堂等供養菩薩佛的地方,任何善事都是功德,不需另外發心了。這就像我們的文件要經過JP簽字才能在法律上生效一樣,善事善念只有在菩薩的見證下才可以轉成功德。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10》、阻止業障產生的方法
 
今世的每個想法每個行為都有可能產生業障,貪瞋痴,我執他執,都是業障的來源。怎樣才能使業障不生呢?
 
第一靠戒,戒就是改,改掉毛病,改掉習慣,改掉脾氣,去掉貪和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習慣,或者是脾氣,“我這個人就是直,有啥說啥”,能行嗎?連不懂裝懂都是口業,更別提不敬佛不敬菩薩。不改不戒,照喝酒照吃肉,怎麼修心?戒是戒定慧中的基礎,只有改了戒了,才能減少業障的產生,才能定住,才能不受誘惑,才能不痴,有智慧。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9》、學佛後還不變好的問題所在


近來在整理回答朋友們的問題時,常常聆聽到朋友們內心的苦悶,也感受到很多朋友的疑惑,爲什麽我的能力不比別人差,而他能很容易找到一份我夢寐以求的工作,而我到現在還在奔波?爲什麽我的身上有這麽多的病痛,即使我念了這麽多的經仍不見好等等,不一而足。特別是最近的一位朋友通過Email問了如下的問題,非常有代表性:“專門的回向,普回向我都有做了。不順好多年了,念佛經也不少年了,工作能力很強,卻一直找不到工作。也經常求菩薩保佑找到工作。這些年來我念了幾千遍《大悲咒》,幾百遍《地藏菩薩本願經》,幾乎百萬遍《准提咒》了。遇到別人推薦的特靈的命理師,給我算就是不准。別的方面也有妨礙,工作方面,一到面試前一天,我點的蠟燭就會出問題,明明很適合我的工作,硬生生地被別人奪走,在別的方面也是如此,我這輩子並沒有害過什麽人,也從來不愛和人爭。所以我很想知道到底是誰這麽恨我、作弄我?究竟爲什麽?”可以說有這樣的想法和困惑的人絕不占少數,從這裏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心理誤區,這些心理就是常說的魔障,不但使念經時心中存有疑惑,導致心不誠,心不淨,使念經效果大大減弱,同時也會讓有這樣想法的人不自覺地去尋找更多的生活中的實例支持這種想法,致使修佛的信心減退,甚至最終放棄,其危害是非常明顯的。

 

這種心理的第一個重要誤區是:我這輩子沒害過人,爲什麽我這麽難?或者爲什麽我就不如那個辦事能力還不如我的xxx好?實際上這就涉及到“命”的本質,命由什麽決定的問題。命是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定下的,是由前生往世的福報功德業障惡報綜合而定的,就像歌曲的調門一樣,每個人的貧富高低基調都有所不同,今生是改不了的(非絕對)。在台長看圖騰的時候,這一點很明顯,比如同樣是屬龍的,有的龍活靈活現,須飄尾動,有的則如若木雕石刻一般,缺乏生氣,而且龍的環境也都不一樣,有的龍騰空而起,前程萬裏,有的身陷泥潭,阻礙非凡。有的虎是過山虎適得其所,有的虎是落入平陽,難有出頭。凡此種種,就是由你累世的福報或業障決定的。這也就是爲什麽有的人生于遙遠的農村(生于邊地,罪報的一種),經過許許多多的苦難和努力才考上大學進入城市,而有的人一生來就在大城市,享受著城市的文明和設施。同樣的城裏人,有的人生于富貴,有的生于貧窮,等等,這些大的不同,大家都很容易理解。還有小的不同,同樣是同班同學,有的聰明異常,有的則領會慢得要命,但聰明異常的人,出了學校反而懷才不遇,事業平平,而資質平平的人卻風生水起,成就了事業。這都是由前世因導致的今生果。這也就是給這位朋友的答案,雖然你今生的爲人好沒害過人,可是前世卻做了很多壞事,所以今生的命的基點就很低,受這些苦來受報。大家不但要明白這個道理,而且要把這個道理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要理解自己的現狀,不是因爲“世道不公”所致,而是因爲世道是公平的,報應是不爽的,綜合計算了我們的前世,所以才有你所見到的這種種“不公”。我們今天的每一筆賬還要繼續地被記錄著,來世接著算。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8》、誰在操縱命運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發出這樣的喊聲“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又有多少人經過幾多努力之後,終於在命運前低下了頭,放棄了拼搏。有網友在來信中表示:“看了《了凡四訓》後變得更加消極了,既然我的命運都是定好的,我努力還有什麼用呢?該來的總會來,不該來的努力也沒用。”人間的多少悲劇都被歸結到命運二字上,似乎命運是造成人間種種痛苦的根源。我們把事業的低谷、愛情的失意、孩子的病痛、家庭的糾紛等等,簡單地推到命運的頭上,似乎我們就真的成了無辜的被命運作弄的受害者,我們真的對所發生的一切沒有責任,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嗎?實際上我們才是自己命運的真正譜寫者,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改變它。命運是整個輪迴過程中在今生的片段,每投入一次輪迴,我們就像開始了一部新的舞臺劇,在新的環境中進行了角色轉換後,依照著我們自己編寫的劇本,忘記了我們自己所編的一切,機械地按照劇本的要求演下去。
 
命運的基本法則
命運就是今生的應受果報串起來形成的一條路。輪迴也好,命運也罷,它的執行只依照兩個基本法則,周而復始,無餘眾生悉被納入其中。這兩個法則是輪迴的根本依據,在其面前,眾生一律平等無有差別。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7》、共業和個業的二者果報的關係


在上一篇文章裏曾提到過共業,共業就是很多人一同種下惡因後産生的惡報。最好的例子就是現在還在醞釀和廣泛討論的溫室效應。我們不能說某一個具體的人要對此負責,基本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有一部分責任。惡因已經種下,如汽車的尾氣,工業廢氣,過度開采森林資源等等,都是這個大因果中的因,同樣根據因果定律和天理,惡果會自動排列並在未來的某時報應出來。

 

惡因種下後,也不是就此潛伏下來,不産生影響,而是對地理和天時都産生影響,逐漸積累,直到報應時刻來臨就爆發出來。就像目前大家都已經注意到了溫室效應帶來的變化,氣溫升高,天氣劇烈變化,冰川融化,臭氧層漏洞等等,就是惡因在積累。至於惡果可以預見的就是海平面上升,陸地減少,海邊城市被淹沒,人類的損失將不可預計。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6》、修心如履薄冰


在我們學佛修心的路上,有四個字大家要牢牢記在心間,那就是“如履薄冰”。這四個字十分恰當地形容出修心之路的艱辛,也十分恰當地道出了我們在修心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的一種心態。初學者容易誤入歧途,修行高深的人也會因小小的疏忽而前功盡棄。並不是只有剛入門的人要時刻提醒自己,而是所有走上學佛道路的人,都要每時每刻反省自心,才能戰勝各種不同類型的心魔和外魔,達到我們學佛的目的。

 

無論阻礙、障礙還是誘惑,感知到它們的只能是我們的心,做出理解作出結論的也是心,最後做出反應決定的還是心,這也就是爲什麽萬法由心,學佛就是修心。修行是修心的輔助,相對修心來說,要容易的多。念經,做善事,積功德,布施,修正自己的行爲等等,力所能及,每個人都能做,僅是多少而已。雖然修行的基礎是由心的層次決定的,但畢竟風險要小得多。反觀修心,卻無時無刻不面臨風險。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5》、以佛法談生命的意義


今天給大家講,我們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什麽叫君子?簡單講,君子就是每天肯吃虧的人。什麽是小人?每天想著占人家便宜的人。我希望每個徒弟每天要自律,要看看自己是君子還是小人。要忏悔自己,看看自己做錯了什麽。

 

一個人爲什麽會無知?無知就是不會反省自己。每個人每天回家要反省自己,今天我做錯了什麽?別人又爲你付出了多少?而現在每個人講出來的都是自己做了多少好事,幫助了多少人,從來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錯事。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話佛法1-4》、學佛修心的目標(二)

 

修心的目標有了,那麽修心怎麽修,怎麽擦拭我的心?這要靠心的理解來實現——悟。悟就是想通,我們總是說要悟,可道理都擺在那,輪回因果,緣分命運,還有什麽可悟的哪?實際上,明月飛花,一草一木無不帶來悟的契機,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有可能讓我們領會更多,悟就是將佛法應用到生活中去再從生活中體會出佛法的一個反複練習的過程,就是我們在准備考試的過程中反複應用基本綱領反複做練習題再從練習中掌握基本綱領直到熟練掌握,應用自如的過程。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確應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同時又可能前九次全對,但第十次錯了,就可能導致修行前功盡棄,所以才說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有很多同修對台長的“說法”研究得非常仔細,理解得非常透徹,修得非常精進,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大家認識到這個法門的殊勝之處。但是從網上問的問題和平時的待人接物上可以看出,很多人現在還處於還債的階段,還沒有認識到佛法即人生,學佛先學做人的基本道理。雖然因爲念經的原因,脾氣上有了改進,但並沒有主觀上開始反省自心,主動地找毛病改正品行,也就是說佛法還沒有被應用到生活中去,還沒有把佛法主動地應用到自己身上。比如說“戒定慧”,有多少人仍不明白爲什麽要戒,戒什麽,怎麽戒了就能定?爲什麽要定?定什麽?這些都是心中要明白的問題。同樣很多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一些前人總結的經驗,也要從中悟出它的原理,它依據佛法的哪個基本定律,這樣才能明白前人爲什麽這麽說。比如說,爲什麽“忍辱能精進”,依據哪一原理?爲什麽要這麽強調“無我”,有什麽作用?等等,不僅知道這句話,也能按著做,不能只是簡單地機械地照搬套用,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舉一反三,真正明白真正會應用,這一點和我們學習數學應用定律沒有什麽區別。

 

心靈清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